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丽水华城露台上的田园风不种花草种玉米,有没有很特别?

发表于2013-08-18

丽水华城一居民家的前后露台不种花草种玉米

丽水华城露台上的“田园风”

主人称不为吃玉米,只为骨子里的“田园情结”


四周是林立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,脚下是宽敞整洁的柏油路,身边是行色匆匆的人们,在城市生活久了,人们不禁开始向往起田园生活,于是,有的在家里摆弄花花草草,有的在阳台种植蔬菜,有的在城市边缘购置一处良田,有的承包一处大棚,用这种最贴近土地的方式,享受最初“泥土里刨食儿”自给自足的别样味道,更有人干脆把家搬到农村当起了地道的农夫。

很多人似乎不甘心在城市生活中“随波逐流”,买房时格外青睐一楼赠送的小花园,虽然面积不大,但是由于楼前有一处可以自己开辟的“小天地”,能让“都市化”和“田园化”完美地结合。或许中国人骨子里都有田园情结吧,西城人也不例外,这不,记者发现,有人在自家露台上种起了“玉米丛林”。

都市“田园风”露台种玉米

8月12日9时许,记者外出采访时看到,在让胡路丽水华城小区,丽湖园一居民楼的楼顶处,有大片高耸的植物,那抹浓绿在楼群中间煞是抢眼。楼房中间出现这样“新奇”的城市景观,不禁让记者想一探究竟。

离楼房越来越近,植物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,原来是一棵棵翠绿翠绿的玉米,长出来的绿叶在风中摇摆。这样的景观不禁让记者也驻足观赏了一会儿。

在2单元的门口,记者碰到了玉米的主人,那是一个看起来很知性的中年女士。聊起露台上的这些玉米,玉米的主人告诉记者:“种植玉米可以让我感受到一些田园生活的气息,不是为了吃玉米,毕竟露台的空间有限,也不知道种的玉米能不能结出果实来。”

简单的几句话,让记者明白,这位女士和那些在花盆里种黄瓜、柿子的人一样,不是为了食用,只是因为种着这样的植物,觉得自己和泥土的距离近了一些。

西城人情结偏爱“方田半亩”

在西城,有许多人和这位在露台上种玉米的女士一样,也想做一个“城市农夫”。

这种“田园情结”在西城的老人身上尤为明显。一些退休老人不甘寂寞,搬到城市的边缘,住着简单的小平房,在房头儿的空地上,种上点儿常吃的小菜,过着隐士一般的生活。春种秋收,带月荷锄,古有陶渊明“采菊东篱”的闲适情怀,今有现代人渴望远离城市、亲近田园的向往。

这不,医生王先生退休后就把家搬到了让胡路区喇嘛甸镇繁荣村,放弃了城市的楼房,住进了那里的一处平房。最让王先生开心的是,房子前面就有一片空地,他按照自己的心意,把空地变成了小菜园。每到夏秋,菜园煞是好看,红柿子压满枝,茄子、辣椒都结了果实,菜园交织着绚烂的果蔬之美。

小菜园里,柿子红彤彤的,像是在期盼着人们来采摘。越过一垄沟的柿子,看到的是一排排的辣椒。再往里面走,有两棵孤零零的小植物,记者并不认识这两个“小东西”,询问后才得知,原来是草莓。

王先生说:“从开春就开始忙碌,要翻土、施肥,还要到市场上挑选秧苗。如果秧苗不好,长不壮实,结出来的果实也不好吃。”

王先生已经80岁了,看起来身子依然很硬朗。而这么大的年纪还干这些活是否会太辛苦?

听到这个问题,王先生笑了:“不觉得辛苦,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,播种之后很快就长出小苗,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,为它们除草、浇水,看着它一点一点地长大,直到结出果实,那个过程就很幸福,而且,吃着自己种的菜味道也很不一样,心里特别满足。”

每到秋天,王先生和老伴儿就把自己种的菜送给城里的亲友,特别受欢迎。

说起自己的这块地,王先生一脸的骄傲,他对记者说:“靠自己的双手‘刨食儿’的感觉和从市场直接买回‘成食儿’是完全不一样的。”

您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“城市农夫”?您是否也有这样的“田园情结”?希望您能跟我们讲讲自己的“田园故事”。


发表于2013-08-18

真的很特别哦,头一次听说露台种玉米的呢!

发表于2013-08-18

肯定不是为了吃玉米啦,你们看看那么小的露台能种多少玉米啊!

发表于2013-08-18

楼主挺有意思啊,在露台上种玉米

发表于2013-08-18

现在城市建造的确实太冷漠了,我懂这位业主的心声

发表于2013-08-21

真是个有个性的业主啊,哈哈

发表于2013-08-21

我很好奇在露台种玉米,那楼下的露台会不会漏水呢?

发表于2013-08-21

我最喜欢吃烤玉米啦,哈哈

发表于2013-08-21

这个玉米都不知道能不能长成呢

发表于2013-08-21

要是能吃也得等到十月份才能长成呢!

上一页|1|
/1页